阜阳幼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自入选全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以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遵循省市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以推动党支部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强党建、重规划;提内涵、扩外延;擦亮‘党建+教学’‘党建+VR’‘党建+数字’‘党建+宣讲’‘党建+全员’品牌;转作风、促改革”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一核引领、双向赋能、三手齐抓、党建+N的“123+”党建工作方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推进学院“十四五”规划建设,巩固拓展学院教学改革成果,全面促进党支部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一核引领,掌舵领航控方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党支部紧密围绕“强化支部组织力,提升党员发展力”的目标,坚持民主集中制,明晰支委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完善学院党支部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党支部对党建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学院重要事项,在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具有最高决策权,推动党组织实现“把准政治方向、当好决策参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功能。
二、坚持双向赋能,筑牢夯实引领力。坚持党建引领核心地位下,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融合发展动力。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力避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修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工作细则》,完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建立“党建+业务”双目标考核机制,将党建成效与职称评聘、绩效分配挂钩。一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带头作用,推动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用业务发展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实现党建和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我院打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35”新模式推动“伟大思想让青年人懂”》被遴选为学校党委的正面典型案例并向校内外推广,同时被阜阳发布、省教育厅官微、省委宣传部思政安徽官微、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官微、学习强国平台等中央省市级媒体作为思政典型案例予以推广。
三、坚持三手齐抓,协同激发战斗力。一是健全“干成事”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了支部书记、支委会成员和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支部党建工作年度计划、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抓好落实,确保支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党员个人年度考核内容,与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久久av网|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a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例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谈心谈话、按期缴纳党费、校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等基本制度,为样板支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要求,每年至少组织12次集中学习、1次党员民主评议、1次组织生活会,落实支部书记讲4次以上党课,努力使党内组织生活细化、实化、规范化。二是锻造“能干事”的过硬本领。支部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每月开展1次集中学习、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1次专题党课、1次学习研讨。每月创造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开展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每年组织1次革命传统教育(如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组织党员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安徽金寨红军广场、上海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革命圣地延安等地开展学习教育专题实践研修20余次,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切实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提升学院党支部的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支部书记积极参加各类党建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创新支部党建工作方法和载体。支委成员每年参加党务培训不少于2次,提升履职能力。同时,制定年度发展计划,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为支部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三是打造“想干事”的活动阵地。打造“一廊一柜一室”党建阵地,即党建文化长廊、党建读书角、党员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党员提供了共同活动和交流的平台,凝聚了党员力量。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安徽、阜阳等地方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以党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地方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正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成效。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校园、乡村、社区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与阜阳移动党群工作部党支部、太和县牛楼村党总支、阜南县黄岗镇李寨村总支部委员会等支部签署共建协议,开展共建交流活动,优势互补,共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四、坚持擦亮“党建+”,创新发展聚合力。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围绕“党建+”不断探索高校党建思政教育新模式,擦亮“党建+教学”“党建+VR”“党建+数字”“党建+宣讲”“党建+全员”品牌,持续推进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支部积极构建“党建+教学”机制,打破传统思维,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开设“一课一品”活动,学生在思政课堂进行“时政述评”、围绕“我最喜爱(感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一瞬间)”和“我说我讲二十大”等分享感受,引导学生做思政课堂的主人,把思政课由“听我讲”向“大家讲”转变,引导学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采取“党建+宣讲”模式,积极组建四支宣讲团队:思政理论课教师宣讲团、辅导员宣讲团、课程思政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四支宣讲团,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面向校内外积极开展宣讲活动,先后达1300余场,受众20万人次。高密度、广覆盖的宣讲活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宣讲成绩,荣获“安徽省第五批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支部通过党建和VR、党建和数字结合,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三大课堂”;构建“党建+全员”机制,校领导、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青年大学生“五位一体”全员思政格局,不断探索创新高校思政课“135”新模式。(通讯员:徐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