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数字联播网等十多家国家级媒体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模式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央广网的报道聚焦我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报道认为在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载体和内容,借助5G、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用突破时空限制的直观感知代替传统课堂说教,用润物无声代替“满堂漫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华网认为我校借助5G、虚拟仿真等技术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研发一系列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研发的VR课程、”四步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了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建设和使用情况,认为我校应用声、光、电、VR、AR、视听等多维度数字化传播方式,将思政课与信息化相融合,让思想性与科技感想碰撞,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很好地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大思政需要大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普遍认可,通过借助VR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构建“理论奠基+活动助推+实践内化”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四步走”实践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滋有味。(文:晏林林  审核:何丽娜)